湖北人文

湖北民俗

湖北历史

湖北旅游

湖北名人

内蒙古风情 当前位置:首 页 > 内蒙古风情
 
蒙古族祝赞词
发布时间:2012-08-14   浏览次数:15557 次  字号:   【关闭
     祝词和赞词是蒙古族特有的文艺形式。当牲畜繁殖、毡包落成、新婚嫁娶、婴儿诞生,那口若悬河的“珲锦”(善于辞令的祝颂者),便要为人们祝福、献上吉祥的诗章。在喜气洋洋的宴会上,好客的主人也要首先朗诵热情洋溢的祝酒词,劝客人干杯。这类富有草原气息、以朗诵诗形式出现的祝词和赞词,自古在蒙古民间流传。
蒙古族祝赞词
祝赞词——流传
  从古代萨满经书和英雄史诗等民间口头创作来看,祝词和赞词最初产生于劳动,是猎户、牧民的集体口头创作。原始宗教--萨满教出现以后,巫师(蒙语称“博”)借用这些古老的歌谣,或者加以改编,把祝词变成了萨满教的各种仪式歌。古老的祝词赞词大多是对天地山川、自然万物的赞颂,对渔猎畜牧生产的祈求祝福。后来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,独立的农业经济部门的出现,大自然被逐步认识,民间祝词和赞词也就逐渐消除了古老祝赞词那种原始宗教的色彩,而代之以对劳动生产的直接描述和对劳动成果的热烈赞美。但是祝词赞词中最精彩而又数量最多的,还是赞美日常生活的作品。从节日“那达慕”大会到婚礼仪式、从故乡山河到五种牲畜以及日常用具和装饰品,都有相应的作品给以热烈的祝颂和赞美。
祝赞词——表现形式
  祝词和赞词多在庄重肃穆的场合或节日喜庆的仪式上吟唱,所以色彩绚丽,情真词切,感情奔放,语意激扬。它在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上不同于一般民歌。民歌多是四行一节,重叠复沓,而祝词赞词则是一气呵成,长短不拘。民歌和诗歌要求押韵,句式整齐。祝赞词则不一定讲究严格的韵律,主要是追求口语的自然旋律、琅琅上口,舒展流畅,是一种有一定套式和吟诵曲调的自由诗。
 
祝赞词——分类介绍
  祭敖包祝赞词 
  祭敖包时,人们都要身着盛装,骑上心爱的骏马,从四面八方来到敖包前,按顺时针方向绕行敖包三圈,把带来的石块加在敖包上,在敖包正前的方形香案或佛龛前叩拜以后,用哈达、彩带、禄马旗等物将敖包装饰一新,敖包就会立刻有了生机。然后在敖包前的祭案上,摆放贡奉礼物。送贡品是自愿的,可以送整羊、砖茶、钱币和其他物品。草原牧民一般都奉献全羊、鲜乳、哈达、奶酪、黄油、圣饼、白酒、什绵粥、砖茶等物品。然后由喇嘛念《无垢经》,使这些食品变得更加圣洁以后,开始燃放柏叶香火,进行烟祭,这时钹鼓、号管齐响、法铃齐鸣、香客不论僧俗尊卑,大襟铺地,向着敖包三拜九叩,祈祷“风调雨顺,五畜骤增,无灾无病,禄马飞腾”,继而将马奶、醇酒、柏枝等泼散在敖包上,诵读《敖包祭祀苍》,“苍”就是祝赞词。而后众人群起,围绕敖包顺时针转行三圈。
祭敖包祝赞词
  婚礼祝赞词 
  在所有祝赞词中,婚礼祝词最热烈隆重。它的吟颂伴随着婚礼的每一个步骤,烘托以华丽的词藻,气氛喜庆、热烈、浓厚。今天,在城市蒙古族婚礼中仍然保留着吟诵祝赞词的习惯,只是从内容到形式都简单了一些,主要以赞美新郎、新娘的容貌为主,一般特意邀请蒙古语讲得非常流利而标准的人吟诵,也有婚礼主持人吟诵的。
  传统的蒙古族婚礼,形式隆重,气氛热烈,仪式繁多,持续时间长,有时连续数天甚至数月。两个人完婚的完整过程要经历求亲、定亲、送礼、报答母亲鲜乳之恩宴会、娶亲、闭门迎婿、首献整羊、求名问庚、女婿磕头、姑娘装扮、新娘上马、途中迎亲、新娘祭火、通宵欢宴、献礼送客,一些地方还有闭门迎新娘和拜天地日月的仪礼。这些仪礼在各个地方的表现又有所不同,所以,在民间又分作鄂尔多斯、科尔沁、巴林、乌拉特、蒙古贞、巴尔虎、库伦、察哈尔、阿巴哈纳尔、苏尼特、达尔罕、阿拉善、卫拉特婚礼等等。在这个过程中,每一种仪式都有相应的祝赞词,所以这些祝赞词名目繁多,不胜枚举。主要有“洁白礼物阐释”、“琥珀白瓶阐释”、“追及苍狼之骏马阐释”、“劈石快刀之阐释”、“七十二扣金蟒衣阐释”、“初次求名问庚”、“次礼”、“迎亲礼颂”、“火祝”、“弓箭祝词”、“媳妇拜火祝词”、“图拉嘎祝词”、“献礼词”、“哈达祝词”、“纽布其祝词”、“新娘祝词”、“新娘叩头祝词”、“新郎祝词”、“帐子祝词”、“解帐子祝词”、“新房祝词”等等。其中有一首“添箭赞”说道:“来自长生天的缘分,各个汗主谨慎遵循,成为子孙的永久志气,一心一意勇武忠诚。在装雕翎的白箭之上,对增添的一支箭涂抹诵吟,祝愿新婚儿女和睦,在安谧中永远健康太平! ”
  狩猎祝赞词
 狩猎是蒙古人早期主要生产方式之一,所以,较早的祝赞词是有关狩猎生活的。较有名的有《召唤猎物仓》、《猎人召福仓》、《祭祀玛纳罕腾格里仪礼》、《甘吉嘎仓》、《昂根仓》等。
  其中,《甘吉嘎仓》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书面作品。“甘吉嘎”是蒙古语,意思是马鞍的捎绳,一般马背两边各有4条或8条不等,为系猎物或其他物品所用。甘吉嘎上系的猎物多少是狩猎是否有收获的一种标志。如今,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每每有很大收获时,也会说“甘吉嘎度仍”(“度仍”的意思是“满”),而“甘吉嘎浩怎”(“浩怎”的意思是“空”)就是没有任何收获的意思。“仓”的意思在这里是“颂”。在这篇作品里,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甘吉嘎上系满猎物的情景,表达了出猎前希望狩猎成功的热切愿望。如“把那叉角公羊满满地系在正侧,把那竖耳狐狸满满地系在反侧,把那白嘴母盘羊满满地系在正侧,把那弯角公盘羊满满地系在反侧”。
  畜牧业祝赞词
  从9世纪中叶至今,畜牧业成为蒙古族人民主要的经济活动。有关畜牧业的祝赞词主要有《绵羊祭酒词》、《母马之驹祭酒词》、《牛犊祭酒词》,以及与生产活动相关的祝赞词,如牲骨崇拜祝赞词《肩胛祝词》、《寰椎祝词》、《沙嘎赞》,还有《毡子祝词》、《马鞍祝词》、《马奶祝词》、《蒙古象棋祝词》、《米拉嘎祝词》、《十二属相赞》等。
  当母羊产下当年第一只羊羔时,牧人一定要在其头上抹上鲜奶,并祝福道:“祝你成为千只羊的先锋,祝你成为万只羊的首领。”一般而言,在这类祭词中要祭祀很多天神,还有山川、河流、大地等,希望它们能免除人间的瘟疫、死亡、盗贼、黑灾、白灾等,使牲畜茁壮成长,祭词的最后总要祝福人的平安吉祥。
  那达慕祝赞词
  那达慕是蒙古人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,是全体蒙古人的节日,它的内容包括摔跤、射箭、骑马三项比赛,规模可大可小,持续时日可长可短,一般在7月或8月水草丰美的时候在草原上举行。
  那达慕祝赞词由“博克祝赞”(“入场颂赞”、“称号颂赞”、“筒靴摔跤颂赞”)、“马赞”及“弓箭赞”、“射手祝词”组成。“博克祝赞”是对优秀摔跤手的体、力、技、智、德等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的赞美。有一首“博克祝赞”是这样赞美博克的力量的:“能把高山挟在腋下的、胸膛宽阔的博克。能把黄河搬空的、有顽强毅力的博克。”“马赞”和赛马比赛的名次称号联系在一起,从冠军到第九名都有各自独特的“马赞”。其中,“首马赞”的内容是介绍马的出身和成长,交代马的长相,强调马的气势,刻画马的神态,描绘马的装扮,以及对小骑手的赞美祝福等。“弓箭赞”和前面婚礼祝词里的弓箭祝词基本相同。
祝赞词——文化内涵
蒙古族祝赞词
      祝词和赞词作为蒙古族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,无疑是他们现实生活的反映,是蒙古族生活和生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随着蒙古社会历史的发展,它所涉及的生活面愈来愈广,它的社会作用也愈来愈重要了。现在,祝赞词已逐渐发展为反映新生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;同时对当代文学也产生了影响。如著名的民间说唱诗人毛依罕的《铁牡牛》,民间说唱诗人琶杰的《白云鄂博颂》,著名的诗人纳·赛音朝克图的《北京城》等,都是妇孺皆知、广为流传的赞美诗。他们继承发扬了古老的祝词、赞词的传统,歌颂新生活、新人物,使它不断丰富发展,因而使祝词、赞词有了无限的生命力。
 祝词、赞词作为文学作品,艺术上颇具特色:

  ——祝词、赞词大都是即兴式的口头赞美诗。

  ——祝词、赞词多运用比喻的手法,语言凝练,自然流畅,音韵铿锵,形象鲜明。

  ——祝词、赞词不同于一般民歌,有的祝词、赞词虽分节,采用重叠复沓的形式,但有的祝词、赞词却一气呵成,长短不拘,流利酣畅。

  ——民歌是要歌唱的,祝词、赞词是要吟诵的,因此要特别讲究节奏对仗,抑扬顿挫。
 祝词和赞词是蒙古族特有的文艺形式。当牲畜繁殖、毡包落成、新婚嫁娶、婴儿诞生,那口若悬河的“珲锦”(善于辞令的祝颂者),便要为人们祝福、献上吉祥的诗章。在喜气洋洋的宴会上,好客的主人也要首先朗诵热情洋溢的祝酒词,劝客人干杯。这类富有草原气息、以朗诵诗形式出现的祝词和赞词,自古在蒙古民间流传。
蒙古族祝赞词
祝赞词——流传
  从古代萨满经书和英雄史诗等民间口头创作来看,祝词和赞词最初产生于劳动,是猎户、牧民的集体口头创作。原始宗教--萨满教出现以后,巫师(蒙语称“博”)借用这些古老的歌谣,或者加以改编,把祝词变成了萨满教的各种仪式歌。古老的祝词赞词大多是对天地山川、自然万物的赞颂,对渔猎畜牧生产的祈求祝福。后来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,独立的农业经济部门的出现,大自然被逐步认识,民间祝词和赞词也就逐渐消除了古老祝赞词那种原始宗教的色彩,而代之以对劳动生产的直接描述和对劳动成果的热烈赞美。但是祝词赞词中最精彩而又数量最多的,还是赞美日常生活的作品。从节日“那达慕”大会到婚礼仪式、从故乡山河到五种牲畜以及日常用具和装饰品,都有相应的作品给以热烈的祝颂和赞美。
祝赞词——表现形式
  祝词和赞词多在庄重肃穆的场合或节日喜庆的仪式上吟唱,所以色彩绚丽,情真词切,感情奔放,语意激扬。它在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上不同于一般民歌。民歌多是四行一节,重叠复沓,而祝词赞词则是一气呵成,长短不拘。民歌和诗歌要求押韵,句式整齐。祝赞词则不一定讲究严格的韵律,主要是追求口语的自然旋律、琅琅上口,舒展流畅,是一种有一定套式和吟诵曲调的自由诗。
 
祝赞词——分类介绍
  祭敖包祝赞词 
  祭敖包时,人们都要身着盛装,骑上心爱的骏马,从四面八方来到敖包前,按顺时针方向绕行敖包三圈,把带来的石块加在敖包上,在敖包正前的方形香案或佛龛前叩拜以后,用哈达、彩带、禄马旗等物将敖包装饰一新,敖包就会立刻有了生机。然后在敖包前的祭案上,摆放贡奉礼物。送贡品是自愿的,可以送整羊、砖茶、钱币和其他物品。草原牧民一般都奉献全羊、鲜乳、哈达、奶酪、黄油、圣饼、白酒、什绵粥、砖茶等物品。然后由喇嘛念《无垢经》,使这些食品变得更加圣洁以后,开始燃放柏叶香火,进行烟祭,这时钹鼓、号管齐响、法铃齐鸣、香客不论僧俗尊卑,大襟铺地,向着敖包三拜九叩,祈祷“风调雨顺,五畜骤增,无灾无病,禄马飞腾”,继而将马奶、醇酒、柏枝等泼散在敖包上,诵读《敖包祭祀苍》,“苍”就是祝赞词。而后众人群起,围绕敖包顺时针转行三圈。
祭敖包祝赞词
  婚礼祝赞词 
  在所有祝赞词中,婚礼祝词最热烈隆重。它的吟颂伴随着婚礼的每一个步骤,烘托以华丽的词藻,气氛喜庆、热烈、浓厚。今天,在城市蒙古族婚礼中仍然保留着吟诵祝赞词的习惯,只是从内容到形式都简单了一些,主要以赞美新郎、新娘的容貌为主,一般特意邀请蒙古语讲得非常流利而标准的人吟诵,也有婚礼主持人吟诵的。
  传统的蒙古族婚礼,形式隆重,气氛热烈,仪式繁多,持续时间长,有时连续数天甚至数月。两个人完婚的完整过程要经历求亲、定亲、送礼、报答母亲鲜乳之恩宴会、娶亲、闭门迎婿、首献整羊、求名问庚、女婿磕头、姑娘装扮、新娘上马、途中迎亲、新娘祭火、通宵欢宴、献礼送客,一些地方还有闭门迎新娘和拜天地日月的仪礼。这些仪礼在各个地方的表现又有所不同,所以,在民间又分作鄂尔多斯、科尔沁、巴林、乌拉特、蒙古贞、巴尔虎、库伦、察哈尔、阿巴哈纳尔、苏尼特、达尔罕、阿拉善、卫拉特婚礼等等。在这个过程中,每一种仪式都有相应的祝赞词,所以这些祝赞词名目繁多,不胜枚举。主要有“洁白礼物阐释”、“琥珀白瓶阐释”、“追及苍狼之骏马阐释”、“劈石快刀之阐释”、“七十二扣金蟒衣阐释”、“初次求名问庚”、“次礼”、“迎亲礼颂”、“火祝”、“弓箭祝词”、“媳妇拜火祝词”、“图拉嘎祝词”、“献礼词”、“哈达祝词”、“纽布其祝词”、“新娘祝词”、“新娘叩头祝词”、“新郎祝词”、“帐子祝词”、“解帐子祝词”、“新房祝词”等等。其中有一首“添箭赞”说道:“来自长生天的缘分,各个汗主谨慎遵循,成为子孙的永久志气,一心一意勇武忠诚。在装雕翎的白箭之上,对增添的一支箭涂抹诵吟,祝愿新婚儿女和睦,在安谧中永远健康太平! ”
  狩猎祝赞词
 狩猎是蒙古人早期主要生产方式之一,所以,较早的祝赞词是有关狩猎生活的。较有名的有《召唤猎物仓》、《猎人召福仓》、《祭祀玛纳罕腾格里仪礼》、《甘吉嘎仓》、《昂根仓》等。
  其中,《甘吉嘎仓》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书面作品。“甘吉嘎”是蒙古语,意思是马鞍的捎绳,一般马背两边各有4条或8条不等,为系猎物或其他物品所用。甘吉嘎上系的猎物多少是狩猎是否有收获的一种标志。如今,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每每有很大收获时,也会说“甘吉嘎度仍”(“度仍”的意思是“满”),而“甘吉嘎浩怎”(“浩怎”的意思是“空”)就是没有任何收获的意思。“仓”的意思在这里是“颂”。在这篇作品里,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甘吉嘎上系满猎物的情景,表达了出猎前希望狩猎成功的热切愿望。如“把那叉角公羊满满地系在正侧,把那竖耳狐狸满满地系在反侧,把那白嘴母盘羊满满地系在正侧,把那弯角公盘羊满满地系在反侧”。
  畜牧业祝赞词
  从9世纪中叶至今,畜牧业成为蒙古族人民主要的经济活动。有关畜牧业的祝赞词主要有《绵羊祭酒词》、《母马之驹祭酒词》、《牛犊祭酒词》,以及与生产活动相关的祝赞词,如牲骨崇拜祝赞词《肩胛祝词》、《寰椎祝词》、《沙嘎赞》,还有《毡子祝词》、《马鞍祝词》、《马奶祝词》、《蒙古象棋祝词》、《米拉嘎祝词》、《十二属相赞》等。
  当母羊产下当年第一只羊羔时,牧人一定要在其头上抹上鲜奶,并祝福道:“祝你成为千只羊的先锋,祝你成为万只羊的首领。”一般而言,在这类祭词中要祭祀很多天神,还有山川、河流、大地等,希望它们能免除人间的瘟疫、死亡、盗贼、黑灾、白灾等,使牲畜茁壮成长,祭词的最后总要祝福人的平安吉祥。
  那达慕祝赞词
  那达慕是蒙古人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,是全体蒙古人的节日,它的内容包括摔跤、射箭、骑马三项比赛,规模可大可小,持续时日可长可短,一般在7月或8月水草丰美的时候在草原上举行。
  那达慕祝赞词由“博克祝赞”(“入场颂赞”、“称号颂赞”、“筒靴摔跤颂赞”)、“马赞”及“弓箭赞”、“射手祝词”组成。“博克祝赞”是对优秀摔跤手的体、力、技、智、德等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的赞美。有一首“博克祝赞”是这样赞美博克的力量的:“能把高山挟在腋下的、胸膛宽阔的博克。能把黄河搬空的、有顽强毅力的博克。”“马赞”和赛马比赛的名次称号联系在一起,从冠军到第九名都有各自独特的“马赞”。其中,“首马赞”的内容是介绍马的出身和成长,交代马的长相,强调马的气势,刻画马的神态,描绘马的装扮,以及对小骑手的赞美祝福等。“弓箭赞”和前面婚礼祝词里的弓箭祝词基本相同。
祝赞词——文化内涵
蒙古族祝赞词
      祝词和赞词作为蒙古族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,无疑是他们现实生活的反映,是蒙古族生活和生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随着蒙古社会历史的发展,它所涉及的生活面愈来愈广,它的社会作用也愈来愈重要了。现在,祝赞词已逐渐发展为反映新生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;同时对当代文学也产生了影响。如著名的民间说唱诗人毛依罕的《铁牡牛》,民间说唱诗人琶杰的《白云鄂博颂》,著名的诗人纳·赛音朝克图的《北京城》等,都是妇孺皆知、广为流传的赞美诗。他们继承发扬了古老的祝词、赞词的传统,歌颂新生活、新人物,使它不断丰富发展,因而使祝词、赞词有了无限的生命力。
 祝词、赞词作为文学作品,艺术上颇具特色:

  ——祝词、赞词大都是即兴式的口头赞美诗。

  ——祝词、赞词多运用比喻的手法,语言凝练,自然流畅,音韵铿锵,形象鲜明。

  ——祝词、赞词不同于一般民歌,有的祝词、赞词虽分节,采用重叠复沓的形式,但有的祝词、赞词却一气呵成,长短不拘,流利酣畅。

  ——民歌是要歌唱的,祝词、赞词是要吟诵的,因此要特别讲究节奏对仗,抑扬顿挫。

上一篇:- 已经是第一篇 -
下一篇:蒙古包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商会概况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 友情链接


电话/传真:0471--5263880 地址: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亿峰岛小区物业三楼 邮箱:nmghbsh@126.com
版权所有: 内蒙古湖北商会  网站设计内蒙古国风网络 蒙公网安备15010202150152号 蒙ICP备10200525号

内蒙古湖北商会|内蒙古商会|湖北商会|首页|商会概况|商会新闻|招商投资|魅力湖北|商会服务|商务活动|在蒙创业|下载专区|企业维权|鄂商招聘